黑猪蛋黄粽、鲜虾鲍鱼粽、金丝蜜枣粽、香蕉牛排粽……刚刚过去的端午,粽子咸甜大战再一次上演。
今年海南粽子有哪些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近日,海财经研究院在充分调研、整理今年海南粽子市场动向、趋势、销售概况的基础上,联合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形成《海南粽子产业发展趋势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洞察海南粽子产业发展现状,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报告》从全国视野、海南本土实践、消费者对粽子消费态度等方面,呈现当前粽子产业发展现状,归纳总结出海南当前粽子产业发展三大趋势,为行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前沿洞察与思考。
预计2024年全国粽子市场规模超百亿元
《报告》指出,全国的粽子消费市场正在不断扩大。2015年中国粽子市场规模为49.16亿元,到2019年已增长至73.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53%。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至102.91亿元。
粽子相关企业的数量也在逐年扩增。《报告》指出,截至目前,全国粽子相关企业5490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610余家,新增注册企业增速13.2%。粽子企业数最多的省份是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海南省,分别达到1709家、833家、764家、468家,海南粽企数量挺进前四强。
《报告》显示,目前海南省拥有468家粽子相关企业中,注册在定安县的粽子相关企业最多,达到117家,占全省粽子企业的四分之一。位列第二的是儋州市,有79家粽子相关企业注册在该市,占全省粽子企业的17%;紧跟其后的是海口市,有67家,占全省粽子企业的14%。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3年海南粽子市场规模约8.8亿元。其中,定安粽子产值5.8亿元,占全省份额约70%,紧跟其后的是儋州,产值大约为1.2亿元,万宁和屯昌各0.2亿元。
《报告》认为海南粽子产业呈蓬勃发展态势,人们普遍看好海南粽子赛道,但和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相比,海南粽子的市场规模仍旧偏小。
六大瓶颈制约产业发展 如何破题是关键
海南粽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规模小、企业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现实问题。海财经研究院在深度走访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前海南粽子产业发展的六大瓶颈,分别是市场认知度不足、产品传统创新不足、时令属性仍未打破、市场主体小散弱、产业链赋能不足以及产业面临不进则退局面。
市场认知度不足。与浙江、广东的粽子相比,海南粽子仍隅于一方,海南岛外的消费者对海南粽子印象不深。在全国范围来看,全国前十的粽子品牌也未见海南系粽子。因此,海南粽子发展的当务之急要突破地域限制,海南粽子品牌化发展是必经之路。
产品的传统与创新有待寻求和谐共生之道。海南粽子以糯米、黑猪肉、海鸭蛋为原料的传统产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为适应不断更迭的市场需求,也开发出如海南时令水果粽等创新粽子,但仍处于实验阶段。新口味粽子和传统口味粽子需要找到和谐共生之道。
时令性限制亟需打破。粽子与端午节日强关联,这也使得粽子受到时令性的制约。粽子企业除了抢夺端午节前短暂的旺季,也可以拓展更多粽子的消费和销售场景,使粽子成为不分节令都适合食用的食品。
市场主体小散弱,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粽子产业门槛低,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多企业为家庭小作坊式生产模式,生产规模较小,生产企业存在小、散、弱等问题,缺乏龙头企业已成为制约海南粽子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粽子产业具有带动当地各市县经济发展的潜能,但各地政府、企业、协会、群众四者间的关系和职责需要明确,政府需要发挥引领作用,培养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协会发挥区域公共品牌管理、提升行业权威等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粽子产业。
产业发展面临不进则退局面。海南粽子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粽子产业市场也在不断扩容,外来入局者越来越多,新消费品牌迅速崛起,竞争愈发激烈,海南粽子发展遭遇瓶颈期,产业规模难以突破,面临着不进则退的局面。如何打破产业发展天花板,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加快品牌化升级、产品创新研发与营销体系的创新,已经成为目前产业亟需进一步突破的难题。
产业链赋能不足。由于海南粽子产业规模小,整体产业链赋能能力不足,未能带动上下游如糯米、猪肉、蛋黄等产业链发展,从整体产业链建设而言,原料生产、食品加工及渠道建设、品牌营销各产业部门协同能力较弱,较为独立分散。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开展全产业链持续创新能力建设,建立上中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
三大发展趋势 洞悉海南粽子产业未来发展机遇
海财经研究院基于调研以及调查问卷数据,总结出海南粽子产业可以从满足不同人群对粽子口味、节日礼品性、食用健康性三个方面作重点突围。
一是注重口味多样性、食用功能多样化。《报告》指出,粽子的口味是消费者选购粽子时最重要的关键因素。近四成的消费者更愿意尝试新口味的粽子,近三成是传统口味的忠实粉丝,偏好特殊口味粽子的超三成消费者是青少年,超四成的25岁及以下消费者更看重粽子的养生属性,希望粽子少油、少盐,而年长者仍更青睐传统粽子。
二是与家人共享、送礼是粽子消费者购买的主要目的。海财经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66%的消费者购买粽子用于和家人分享;其次是送礼占到58.2%;送礼对象为亲戚(73.6%)、朋友(62.2%)、公司同事等(58.4%)。疫情结束,居民走亲访友出行频率变高,团聚需求强烈,居民以送礼的方式表达节日心意,送礼需求较强。
三是消费者环保意识较强,对礼盒的用料及设计要求提升。《报告》指出,消费者更偏好以纸盒和环保塑料包装的粽子礼盒,比例分别为63%和61.7%;而且希望粽子礼盒包装的设计更加独特(79.3%)和外观更加新颖(80.5%)。消费者环保意识逐渐提升,偏好厂商使用环保一类的材料制作的礼盒,且对礼盒设计需求不断提升。
《报告》认为,当下,消费者更青睐粽子口味呈现多元化、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将获得市场先机。海南粽子要想获得更大的市场规模,还需要“多条腿走路”,在品类创新研发等方面发力。此外,海南粽子的整体品牌影响力还比较薄弱,如果能推动海南粽子进入公用品牌,将有利于整体品牌塑造,促进产业更快发展。
撰稿:海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郭静瑜
审核:海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符容菁
视觉:吴善河
监制:王雍
联合出品:海财经·证券导报 南国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