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同等质量的钢丝与蚕丝,谁更坚韧?中国名瓷那么多,唯一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那款有何过人之处?纪念上山遗址作为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熔铜制作工艺能如何嫁接当代艺术?
昨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在央视一套开播。节目将陆续走进全国各地的非遗文化大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季计划前往11个聚集本地特色非遗项目的街区。观众将跟随撒贝宁、单霁翔、潘鲁生、陈数组成的非遗体验团,开启一场场时空穿梭之旅、文化探寻之旅和中华文明智慧的品悟之旅,感受非遗在新时代迸发的“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活力。如果说致敬传统、刻画匠心、展现令人惊艳的古老手艺是讲述非遗的基础选项,那么《非遗里的中国》最突出的气质莫过于“活态”——不仅聚焦年轻活态的非遗传承人们,更把随时代而生、而变的活态创新应用场景广而告之。以昨晚播出的首期节目为例,当经非遗技艺收获的蚕丝变身新医疗科技材料,传承千年的龙泉青瓷从常见的器皿化身宏大建筑、移步传世工程,非遗以何其摩登的姿态与观众来了一场“再认知”。
非遗的新生密码,融入了新时代的中国图景首期节目,非遗体验团走进位于浙江台州葭沚老街的非遗集聚区。很难预判,这档以非遗为主角的节目,第一期嘉宾里竟有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陶虎。非遗与高科技,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在《非遗里的中国》被首发推介。某种意义上,何尝不是节目的开宗明义:非遗何以更好地活在当下?它的新生密码,其实早已融入了新时代的中国图景。辑里湖丝可考的历史距今已有4200多年,穿越历朝历代,它的高品质始终备受推崇。但在陶虎眼中,辑里湖丝并非只是沉淀在历史河床上的明珠,更是新兴材料学里的弄潮儿。它能化身可降解的蚕丝骨钉,成为外科大夫的得力助手;它能被制作成植入式脑机接口,将人脑与机器脑相连,造福渐冻症、高位截瘫、癫痫等重大疾病患者;而世界上首块“蚕丝硬盘”更是诞生在中国,数千年来一度被当作珍贵记录载体的丝帛在今天再度成了存储介质,能实现数字信息和生物信息的同步存储,其功能早非同日而语。如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单霁翔所说,“一根蚕丝链接大千世界,一根蚕丝随科技走向未来”,以蚕丝为原材料创新研发的多款科技产品背后,非遗的传承创新与时代发展相得益彰。节目展示的龙泉青瓷、安吉白茶、铜雕技艺等则是另一个维度的故事,但“时代”依然在场。龙泉青瓷有着“人间国宝”美誉。它的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朝兴身上,浓缩了太多中华传统文化手艺人的匠心匠艺,一双被磨去指纹的双手记得他60多年如一日与陶土坯厮磨的日子。中华老字号“南宋哥窑”传人金逸瑞列举了世界上体量最大的龙泉青瓷作品的连串数据:杭州国家版本馆的青瓷屏扇由251樘屏扇构成,总共使用了约七万片纯手工烧制的青瓷片,所有青瓷片的平整度偏差不到1.5毫米。能成“世界之最”,仰仗这一古老技艺传承了1700年后在今人手里取得了技术突破。安吉白茶制作工艺是今年11月29日刚刚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项目之一,按传承人的说法,茶香扑鼻源自制作工艺,更离不开安吉绿水青山的滋养。而在“铜雕父子”朱炳仁、朱军岷手里,一座凝结着当代艺术灵韵的非遗铜雕取名“稻可道、非常稻”,灵感来自能证明人类最早的稻作农业源起中国的上山文化,技术上得益于千年中国炼铜史的持续升级迭代。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文明溯源……《非遗里的中国》致敬传统文化的历史基因,更展现消弭了“楚河汉界”后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未来科技、全球视野等时代主题的融合共生。在漫长而动人的追寻过程中,那是中华文明可持续发展在新时代彰显出的强大生命力。
在烟火气和时代美学的光晕中,换个方式触摸历史昨晚,网络社交平台记录下了网友观看《非遗里的中国》的实时动态。“此景只应天上有”“瞬间鸡皮疙瘩”“吹爆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款能不能上链接”……一句句不吝极致修辞的赞美,或者说一次次毫不掩饰的表白,令古老非遗集体变得轻盈生动。节目播出两小时内,微博话题阅读量超3000万。能收割一大票年轻粉丝,非遗技艺包蕴的历史底蕴、匠心精神、中国智慧等等当然是重要因素,而节目在烟火气和东方美学中探索的传播新路径,同样功不可没。节目中,跟随非遗体验团的视角,观众能代入一场身临其境的非遗体验之旅。嘉宾们坐上缫丝机比拼制丝速度,古老的木质机械轮转间,辑里湖丝的制作工艺有了直观的呈现;在龙泉青瓷工坊,坯上跳刀技艺的惊险绝妙与青瓷乐器的余音绕梁,让观众在对比中不仅对匠人精神有了更深的体悟,也震惊于青瓷制作技术的当代创新发展;台绣工坊,绣娘们的独门绝技化作让年轻人爱不释手的生活常用品……从非遗技艺最初萌芽发端,它们就是日常生活的智慧凝结,而今,穿越了历史长河,活在今天的非遗,依然可以活在烟火人生里。值得一提的是,秉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倡导的“思想+艺术+技术”理念,《非遗里的中国》注重艺术与技术的创新应用。节目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达成战略性合作,通过秀演的形式将非遗特质融入艺术化的表达。与此同时,绿棚拍摄+CG技术、科技巨幕光影秀、雾幕投影等技术手段的加持,使得身负灿烂文明的非遗被镀上一层时代的美学光晕,打造出“生活里的非遗美学秀”。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