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农村虽然大家都没钱,但是农民们过得很开心。一旦谁家办酒席,方圆几里的邻里都会赶来帮忙,甚至整个村子都会连续热闹好几个日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那时候如果你常年不在家,邻居还会自发的帮你看门。这种常年不在家的情况,只要家里办事,门前鞭炮声响起,大家伙自觉来帮忙。那时候摆了酒席,无论男女老少都很欢喜,就算走不动拄着拐杖也要参加酒席,到处彰显着“人味儿”。
可是现在你看看,就算门口摆着上千的酒席,来吃的人也是少数,就算来了也是各自低头玩手机,人跟人之间没有交流。如今的酒席到处彰显着“冷漠”,完全没有“人味儿”,这是世道变了,又或者是人变了?前几天老家婚礼,拜访了村里的几个老人,他们的发言让我瞬间清醒。
酒席变得目的不纯
办酒席随礼是从以前就传下来的,而且随礼都是相互的,这次你随100块,下次你办酒席对方也要还回来100块。随礼并不是强制的,是人情、礼节的表现。但现在某些人将酒席做起了生意。
满月要办酒席、周岁要办酒席、生日成人礼等等都要,甚至过分的连家里母猪生了崽也要办酒席。这着实有点过分。就算每次随礼不过百,几次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农村人挣钱不易,自然很抗拒。
农村酒席以“简办”为原则
以前酒席大家都大操大办,有些浪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意识也在转变,节约的意识正在树立,不管是喜事还是丧事,都习惯简办,所以看着没以前“热闹”。
酒席酒水假酒居多,不受“待见”
假酒的问题不仅存在城镇,在农村地区也很泛滥。尤其农村长辈没念什么书,买酒只在乎好不好看、有没有面子,很容易买到一些“华而不实”的假酒,虽然喝着“带劲”,实际酒质不堪一击。
如今人们的健康观念加强,参加酒席碰到一眼假的白酒喝都不会喝,所以假酒横行的农村酒席,年轻人参加的少。不过说到这里,前几天我参加的婚礼上喜久选得不错,我一个喝酒多年的人一眼爱上,说明这家人很有品味。
新人婚礼上喝的是酱香酒,产地在贵州茅台镇,这酒名号为“望山河”,酒瓶包装很是神秘,尽显大气,跟当天婚礼的色调很配。
不过我要说的这酒的品质,很惊艳。这酒喝着茅味很重,刚开盖坐在对面的我就能闻到淡淡的酱香和粮食香,倒上一杯迫不及待倒进嘴里,酱香瞬间爆发,粮食香稍后一步,同样惊艳。咽下去舌尖残留的焦糊香喝起来跟飞天异曲同工。
后来查了这酒的酿造过程才知道它有这样的表现并不意外。望山河的酿造是大手笔,基酒使用“糯高粱+大曲坤沙古法”的组合,长达1年的周期生产基酒。窖藏时间比一般酱酒长(6年),勾调这块全程得到了酱酒名家“付宇豪”的指导,“12年陈酒+30%”的极致组合让这酒的口感醇厚异常。
老人褪去,年轻人不再注重人情往来
农村酒席说到底就是人情往来,而年轻人长大后分散在外地,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对农村老家的亲情变得单薄,也没有维系人情的意识。因此,老家谁家办酒席,大家能不回来也就不回来了。
听完老人家这么说,回忆自己参加的几场老家酒席,简直太真实了!我觉得传统不能丢,农村酒席的“人味儿”还是要拾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