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居民消费重在强信心

来源:经济日报   2023-03-18 09:53:28


(相关资料图)

近期,关于“居民爱存钱是否将影响消费”的讨论再次多了起来,原因是今年1月份、2月份的居民储蓄保持增长。继2022年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今年1月份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2月份住户存款增加7926亿元。因此有观点认为,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倾向依然较高,这可能会制约消费的恢复与扩大。

上述缺乏信心的观点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住户存款增长具有惯性,居民储蓄回归常态需要时间。在经历了高增长之后,居民储蓄想要在一两个月内快速骤降,这既不现实也不科学。一方面,居民转变风险偏好需要时间。当风险偏好较低时,居民的投资增长放缓,进而推动存款上升。截至2023年1月末,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来源于住户部门的资金余额同比下降了2.5%,这表明居民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投资。另一方面,受假期因素影响,大多数企业在春节前发放了工资和奖金,这使得部分企业存款转移到了住户部门,住户存款增加。

因此,对于短期内居民储蓄增长的现象,没必要过度解读,更无需过度担忧。相反,前期积累的预防性储蓄恰恰是接下来消费恢复的有利条件。要善用预防性储蓄,使其逐步释放为实际消费需求。当前,消费需求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变化,今年1月份至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实现了“由降转增”,居民出行旅游、文化娱乐消费明显恢复。

正如住户存款增长具有惯性,消费的恢复与扩大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制约消费的不利因素,我国有充足的政策工具。要增强信心,着重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让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

信心源自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受收入制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必须稳定就业。当前,保持就业稳定具备四个积极因素。一是国内需求有望逐步扩大,就业岗位随之增加;二是就业容量较大的服务业正在加速恢复;三是政策持续加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四是新的就业形态有望增加,为稳就业提供新的支撑。

信心源自币值稳定、物价稳定。近年来,面对外部超预期因素冲击,尤其是去年全球通货膨胀高企的压力,我国顶住冲击,坚持实施稳健、正常的货币政策,同时做好基本消费品的保供稳价工作。相较于部分国家高达8%、9%甚至10%的通胀水平,去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仅上涨2.0%。回溯过去10年,我国CPI涨幅也稳定在2%左右的较低水平,既保障了基本民生,又为消费恢复提供了坚实基础。

信心源自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已超1万美元,巨大的消费潜力蕴藏在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中。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消费市场活力提升。今年1月份至2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3%,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8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2个百分点。

消费回升向好前景可期。可以预判,随着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居民的消费信心、投资信心都将增强,居民储蓄也将逐步回归常态。 (郭子源 来源:经济日报)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