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3 月 8 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2023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公告显示,本次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公司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方案的议案》等 9 项议案。也就是说,备受市场关注的股票增发方案也已经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可以顺利推进增发计划了。
而就在 3 月 2 日,万科曾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将以每股 13.05 港元的价格配售 3 亿股 H 股,配股筹资 39.15 亿港元。相较于 3 月 1 日万科企业收市价每股 H 股 13.90 港元计算,配售价折价约 6.12%。折价增发,也是股票增发的一种方式,除折价之外,还可以溢价。折价增发一般是企业急需使用资金,为了提高增发效率,采用折价的方式。如果折价幅度过大,就容易被认为是利空,对股价稳定是不利的。溢价增发,则一般都是企业不急需使用资金,且对预期充满信心,故增发价格会高于公告发布之日前一个交易日的股价,也被认为是一个利好。
那么,万科为什么采用折价方式实施增发呢?难道万科也面临资金紧张的矛盾了吗?对此,万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祝九胜表示,万科不是因为缺钱而增发,折价增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是管理层三支箭政策对行业信心起到提振作用,万科也想把握这个机会;二是发行 H 股拿到的资金 60% 可用于置换原有的借款,剩下 40% 用于补充流动性。而目前的境外贷款,由于美元的持续升值,已使美元借款利率达到了 5.3% 左右,远高于曾经的 3 个多点,选择这个时机发行 H 股也是希望偿还部分境外债务性融资,降低财务费用。第一个理由有点牵强,既然万科 " 不差钱 ",为什么要增发呢?就算有政策利好,也没有必要以折价的方式增发,而完全可以采用溢价增发方式。除非万科的业绩已经无法对增发形成支撑。不然,折价增发怎么也无法与万科的 " 不差钱 " 形象联系在一起,甚至会让人产生万科也差钱了的感觉。一旦投资者在这方面形成 " 共识 ",对万科的股价影响是不利的。
第二个理由,才符合万科的性格,符合万科一贯的行事方式。因为,投资者对万科的基本评价是——铁公鸡,而且是内外有别的铁公鸡。对经营层的薪酬很大方,对投资者的分红很小气。面对境外债利率不断攀升,通过增发方式偿还部分境外债务,自然可以节省许多财务成本,这种账,万科不可能不算,也不可能让现成的利益白白跑掉。而增发纵然折价,与借款的成本相比,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也意味着,万科折价增发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偿还部分境外债务,以减少企业的财务成本支出。至于折价增发可能给股价带来的影响,按照万科的业绩,是能够有效缓解的,也是能够填平可能出现的股价洼地的,不会对投资者构成明显影响。
看到万科用增发置换境外债务,禁不住让人想到购房者置换房贷的问题。同样是置换,万科可以通过股市增发股票的方式来取得偿还资金,购房者却只能自筹,而无法通过市场获得资金进行置换。如果将经营贷、消费贷等转化成房贷,还会受到处罚。为什么企业可以借款置换,为什么居民就不能这样做呢?如果有关方面也给广大居民一个融资的平台,让居民置换房贷,岂不也能有效减轻居民的房贷负担,让广大居民有更多的钱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
很显然,这里有一个利益关系问题。万科等企业采用这样的方式,是为了减轻境外债务的偿还压力、降低财务成本,与国内金融机构没有关系。如果万科偿还的是国内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层可能就要对其实施约束了。至少,必须是企业债务风险非常大,不支持就要资金链断裂。偿还境外债务、降低利息成本,当然需要支持了。而广大居民面对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如果也提前偿还,对银行的利益是会造成冲击的,当然不能支持。更何况,一些购房者采用的是将经营贷、消费贷转化成房贷,就更不会允许。也许,这就是居民与企业的差别,也是居民弱势、企业强势的表现之所在。而万科此举,也会给其他企业带来积极影响,也通过这样的方式置换高利率境外债务。只是,有没有万科这样的吸引力,是否有投资者愿意参与股票增发,这也是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